黄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夏浓绿,帮扶村里产业旺国防时报排头兵 [复制链接]

1#

南充军分区发挥部队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初夏时节,营山县西桥镇四路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有的除草,有的在施肥,还有的在杀虫;房前屋后鸡鸭成群,牛羊满地。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近年来,南充军分区按照“发挥优势、力所能及,军地联动、注重实效”的产业帮扶思路,把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作为解决群众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发展致富产业,多措并举发展乡村产业,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

军分区领导督察板桥沟村生态肉牛产业园

“党建引领”把脉

让村村都有主导产业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清晨6时,蒋吉敖就进了产业园,给因受暴雨影响的晚熟柑橘疏沟理槽。2个小时后,他又忙着去给桅子树施肥、除草。

“这是由人武部建议,村党支部领办,贫困户全覆盖参与建成的亩水果、药材脱贫奔康产业园,惠及全村户群众,其中建卡贫困户58户。”营山县西桥镇石岩村第一书记诸勇兴奋地介绍道。

“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南部县大合镇水垭村支部书记向明回忆起5年前村里的情景,忍不住感慨:“村里无产业,群众没收入,遇事就上访。”

脱贫攻坚,产业带动是关键。年冬,南充军分区对所帮扶的11个贫困村进行深度调研后,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五无”问题,坚持以“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示范带民富”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工程,让每个村都发展1至2个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青花椒产业园占地亩,全村68户贫困户入园分红。”高坪区胜观镇石坝子村第一书记王天为介绍,产业园最早是区人武部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多方考察,并请专家论证,针对全村山坡地、撂荒地多的特点,最终确定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青花椒丰收的第一季,就让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军分区领导在金垭镇板桥沟村探讨种植项目

“量体裁衣”帮扶

让户户都有增收项目

金垭镇板桥沟村脱贫户程玉贤,由阆中市人武部和帮扶干部出资帮他购买的桃树苗、中药材黄精苗,栽种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庭院经济”助力他率先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西桥镇四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志权,先前自己栽植梨树10多亩,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种植大户。后来驻村工作队又帮他发展5亩稻田养鱼,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升钟湖清澈的碧水,湖畔杨柳依依,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傍湖而建。三合村脱贫户毕兴成、雍小林在南部县人武部的引导和支持下,依托升钟湖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开办“农家乐”客栈,去年两家的旅游收入达到12万元。

……

这只是军分区部队“量体裁衣”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一个个浓缩镜头。

脱贫攻坚需要产业带动,可是规模化产业往往周期长,怎么解决短期效益?前几天,正在市辖3区督战部队脱贫攻坚的军分区政委张会民告诉笔者,前些年,军分区部队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县级主导产业和村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根据帮扶村的资源禀赋和贫困户的自身条件,引导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以此作为长效产业的重要补充,实现贫困群众“短平快”增收。

正是军分区着力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项目”的产业扶贫措施,激活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一池春水”,让发展“五小产业”蔚然成风,从而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张会民政委在西桥镇石岩村与农技员探讨发展晚熟柑橘的优势与对策

“全员参与”攻坚

让人人都有致富动力

无人机镜头中的朱德故里柳垭镇太平寨村,道路阡陌交通,田畴一碧千里。产业园里绿树成荫,果树成行,宁静和谐的乡村美景如同一幅田园画卷。

“吃水不忘挖井人!4年前,仪陇县人武部动员干部职工和民兵开山劈岭整理土地建果园进行军民大会战的情景,时时在脑中闪现,已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们经常都在念叨这件事哩!”村支部书记阳超介绍说,5年前的太平寨村是一片荒山秃岭,村民吃穿都愁。如今的太平寨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人均年收入达万元。

军地共育产业,军民携手奔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军分区充分发挥部队善打硬仗的优势,积极组织带领广大官兵和民兵复耕撂荒地余亩,建成产业园11个、“庭院经济”余个,每年还出动干部职工和民兵参加抢种抢收,并为产业园除草施肥,通过部队实施全员参与产业帮扶激活“造血”功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了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以前我家的李子都是背到场上去卖,人累价钱也低,现在安逸了,顺庆区人武部帮我联系的超市直接到家里来收,价格也相当满意。”说起自家的李子销路,脱贫户张清碧高兴不已。

营山县人武部宫波部长与村干部商讨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还要帮助村民找到好销路,使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山村群众多受益。”政治工作处主任张志森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军分区发动干部职工及民兵牵线搭桥,通过街道社区、电商、微商、军营食堂等帮助帮扶村农民合作社、农户家庭销售时令蔬菜多亩、各类水果余吨。

红色南充大地,军民鱼水情深。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文职人员和广大民兵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敲开了贫困群众幸福之门。如今,帮扶村的产业遍地开花销路不愁,山村群众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德林杨敏文斌)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楠评

编审:邓小兵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