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峨县紧紧围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目标任务,持续实施“1+N”农村党建品牌巩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天峨特色的基层党建新亮点、新品牌,助力党建工作出“生产力”、有“影响力”、强“生命力”。全县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文旅、乡贤文化、产业发展等区域化党建品牌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以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点线面结合、全链条发展、全领域建强。今天给大家推荐天峨县的农村党建品牌。
01.六排镇
党建品牌名称:党旗辉映新美六排
工作成效:
一、实施头雁提升工程,党建引领产业兴旺。通过党旗引领强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头雁提升工程”,组建“产业兴旺”党员突击队,在令当村打造党建引领“令当三弄”高山产业示范点,通过“党员致富能人+合作社+基地”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百香果亩,猕猴桃20亩,高山蔬菜亩,新增种植草莓、甜柿子10亩,解决脱贫户就近就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户增收元,带动建设亩以上有机蔬菜示范基地4个,实现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六排镇令当村百香果园
二、实施基因培育工程,党建引领宜居乡村。依托区位优势,紧扣“一轴两翼”,在云榜村建设红色驿站,将党建融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村庄等规划全过程,传承红色基因。结合云岭梦乡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打造云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党建引领生态宜居示范点,在云榜“云上人家”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发展休闲农业种植基地3个,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建设云榜村丘英屯精品村庄,通过“党组织+治安治理+风貌提升”模式,打造“网红”村屯“四美”庭院,改造房屋立面44户47栋,新建微菜园5处多平方米,草地绿化平方米,民族文化上墙3板20平方米。
▲六排镇云榜村丘英屯风貌改造
三、实施阵地规范工程,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探索“党建+乡贤”基层治理模式,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全力打造仁顶村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示范带新样板。依托乡贤能人,深化“党建+”模式,成功创建仁顶村中草药种植基地亩。通过“乡贤+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挖掘乡贤文化,创建丘英屯乡贤文化长廊和文化馆,深入推进乡贤文化+廉政建设深度融合,建设机关楼梯清廉文化长廊和长安家园清廉社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升级“云榜模式”,以民族团结工作“六进”为抓手,积极创建云榜村、塘英社区、城东社区等3个民族团结示范点,推动民族团结共建共治共享。
▲六排镇仁顶村中草药示范基地
02.岜暮乡
党建品牌名称:党旗领航三红岜暮
工作成效:
一、实施党旗领航红色固本工程,激活红色基因传承活力。立足革命老区资源,打造党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带。以都楼村拉号岩为轴,将都楼村纳朗屯、烈士纪念塔、森里村红军渡、板花村那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连线建成“可看、可听、可学”的红色基因传承现场教学点。纳朗屯红色党性教育基地预计9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获评“全国无邪教”示范乡镇,河池市“红军村”,培树1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标本典型;“党课开讲啦”——《拉号岩九壮士》荣获市级三等奖。区市县各级单位、部门到我乡开展红色精神传承教育活动百余次。
▲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办、岜暮乡党委联合在都楼村拉号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二、实施党旗领航产业兴旺工程,激活生态经济发展活力。立足生态经济优势,打造党建+生态产业经济示范带。按照“把支部建到合作社上、把党员安到重要岗位上、把党旗插到产业上”的原则,深化“党企联手、政企联姻、村企联合、能人联动、农企联营”的五联模式,打造全域产业集群,采取“三建”工作法(即将党建建在心上、建在行动上、建在实效上),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作用,建成党建+生态产业经济现场教学点。目前,已将天峨县布菇山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山旮旯旱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天峨六美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旱藕产业获得“国字号”招牌,建成县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了“四大基地”,都楼村新增村集体经济百亩桑蚕养殖项目月增收入1万元以上。
▲都楼村百亩桑蚕养殖基地
三、实施党旗领航基层共治工程,激活乡村治理内生活力。立足乡风民俗特色,打造党建+乡风文明示范带,深入挖掘蚂拐、铜鼓、筒噔等特有文化品牌,创建“党建+N”的乡村治理模式,建成党建+乡风文明现场教学点。目前,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乡镇”,区市县级文明村12个,“创建无邪教示范村”1个、“绿色村屯”2个;打造森里村“网上智慧党建+数字乡村+乡风文明”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党务、村务信息共享,乡村监控一体化,达到治安联防的作用。
▲运用“一站三联五助力”基层治理模式商讨屯级治理工作
03.八腊瑶族乡
党建品牌名称:瑶美八腊
工作成效:
一、坚持支部带动,推动促“立体农业”与“智慧农业”相融合。推行“党组织+合作社+立体农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党组织引导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的方式,打造以澳寒羊产业为主导,集合种植、养殖的立体生态农业。同时,依托“党建+数字化”新模式,通过安装“AI摄像头+喇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使产业发展更科学更智能。截至目前,甘洞村已实现对集体经济产业的24小时实时管控。立体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养殖黄牛余头,黑山羊0余只,种植核桃、油茶、桃、李多亩,各类产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万元以上,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可增收8万元以上。
▲甘洞村智慧农业中控平台
二、坚持村企联动,实现由“村委自主”向“村企联合”大转变。推行“党组织+村企联合+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与公司党支部联建共创,充分搭乘龙头企业快车,促进村企产业联动,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联动合作、闭环发展、环环相扣”的发展方式,提升合作度和效益率。目前,全乡与广西寿菌园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创基地3个,共种植黑木耳10万棒、灵芝26亩,年产值可达到多万元。
▲八腊村黑木耳种植基地
三、坚持能人引动,打造从“能人带动”到“党群共建”新格局。推行“党组织+社群共建+能人领航”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员能人带动的方式,将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立屯级乡村振兴党群理事会,以党群理事会讨论的方式集体决策屯内重要事务,以培训、宣讲、实操的方式使更多人实实在在受益,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使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致富增收。目前,在党员能人的带动下,纳黄屯的秋蜜桃等特色水果产业,每年实现经济效益达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种植秋蜜桃,油桃等特色水果0多亩。纳黄屯乡村振兴党群理事会共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实操等活动8期,集体讨论决策屯内重要事项20多个。
▲洞里村纳黄屯乡村振兴党群理事会
04.纳直乡
党建品牌名称:筑梦竹乡
工作成效:
一、品牌驱动产业联动添动力
实行“村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支部带动,企业(合作社)助推,把基地建起来,把农户聚起来,让销售活起来。同时,实行“1+10+N”党员联户的模式,结成党员竹产业发展对子20余对,落实酸笋订单0多吨,与2家螺蛳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竹子亩,收益比往年增加30%以上。以“支部+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助推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下景村和百河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村”。截至目前,天麻种植规模达0亩,改造提升原生甜竹0亩。下景、百河党支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实地考察等活动5次,培训党员群众20余人。
▲“党组织+公司+贫困户”林下种植中药材(天麻、黄精)
二、品牌服务惠民凝心注活力
乡党委上联下动,推动村党支部在集镇新区谋划新党群服务中心选址设计,成立5支党员服务队入户动员,协助征地23.6亩,深入推进“三清三拆”,加快完善“三微”、“四化”、“五网”、“六改”设施建设,打造纳直村“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实施主街道至新区连通道路提升建设和沿街20户群众房屋乱搭乱建的整治工作及风貌改造设计。
▲纳直村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三、品牌治理固本强基提效力
以“党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那里村党支部与金桂元食品公司联合开发高产油茶多亩。实行党员包屯制度,动员10个屯的油茶种植户参与企业联营实施油茶低产改造,面积达多亩。那里村幸福源油茶产业现代化示范区获得天峨县首个自治区级5星级认定。积极推行党建联建联创,那里村党支部与百色乐业县逻西乡打路村党支部开展跨市联建活动,实施社会治安联防联控,促进两地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同时,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民俗文化教化功能、规范功能,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将那里村打造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
▲那里村幸福源油茶产业现代化示范区
05.更新乡
党建品牌名称:党旗飘扬魅力更新
工作成效:
一、党建引领,为组织振兴赋“能”
抓支部强堡垒,以基层党组织达标建设、“星级化”管理为抓手,开展创先争优、评星定级活动,更新乡荣获首批农村基层党建达标乡镇,6个村评为星级党组织,1个村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强示范。实行农村党员户星级挂牌管理,激发党员活力,党员“发展致富星”共创建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联农带农增收多户,9名党员获得市县表彰,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抓活动强载体。建设“红色书吧”,购买红色书籍1余册,运用“五化”工作法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余次,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6次,有效促进支部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党性意识。
▲党员到加里村开展春耕助农活动
二、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提“效”
创新推行“五个一”基层治理模式,建立5项配套制度,“亮”出工作标准,让党员干部干有方向、做有标准。推行“党旗领航、支部领单、党员领办、乡贤领衔”工作法,“亮”出服务承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办之事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75名党员获评为“服务奉献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基层治理新路径,汇聚民心民力,筹集资金修建桥梁1座,开展村屯美化、清理河道等39次,开展抢险救灾50多次,开展疫情防控多次,“亮”出工作成效,让群众成为基层自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联合县妇保院到安亭村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三、党建引领,为产业发展添“力”
组织联建聚合力,实施支部联建,共谋区域发展,构建“三区三带三基地”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获得认定特色产业示范区(园、点)15个,荣获“脱贫攻坚及‘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先进集体”1次。发展联营添动力,深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上福村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加里村百香果基地、澳寒羊养殖示范基地等,实现公司、合作社、群众合作共赢。党群联动增活力,培育党员致富能手,开展党员结对帮扶,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推动产业扩面提质。全乡油茶种植面积5.6万亩、桑蚕0.7万亩,肉牛养殖0多头,山羊养殖0多只。
▲上福村桑蚕养殖基地
06.向阳镇
党建品牌名称:一心向党桃李向阳
工作成效:
一、党旗引领“农旅”融合发展新样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发展全平村澳寒羊养殖基地、桃花岛休闲垂钓基地等实体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打造林细、加朗、核心示范区连片特色产业示范带,以“农”为根本,打造天湖峨山核心示范区、桃花岛休闲垂钓基地、向阳号船型观景台、鹅型展示厅和振阳阁等集采摘体验、观光旅游、垂钓体验和自驾游等新型农旅一体示范带,实现“云中能、山中林、园中果、栏中羊、水中鱼、画中游”的新样板。今年以来,向阳镇种植桃子、李子等“三特”水果面积约9千余亩,牛、山羊、鸡等畜禽出栏6万余头/羽。
▲向阳镇天湖峨山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二、党旗引领“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干”。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中共黔桂边委员会旧址文化长廊,县、乡、村各级党支部到旧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30余次。挖掘培养乡土人才队伍讲好乡愁文化,建立健全“一岗双责”抓实大党建工作制度,建成全平党旗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文化长廊。以“文”为躯干,打造“全平+向阳+燕来+党隘”文化长廊示范带,创建全县首个乡镇级“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吸引全县、全镇村“两委”干部到向阳镇交流学习3次,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全县村“两委”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在“向阳号”船型观景台参观学习
三、党旗引领“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充实高质量发展的“枝”。以“镇企联建聚合力,携手共建促发展”为抓手,与南天高速、广西通建劳务公司创建镇企党建联建服务项目示范点,联合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上路劝导行动30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起,对汛期26条.9公里道路进行养护作业,有效保障天峨龙滩特大桥、南天高速公路项目顺利推进,将西江航道、黔桂通道、南天高速、六排至向阳新能源公交等交通要道有机串联,以“交”为枝条,“串”活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构建“外通内畅、干支衔接”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世界第一跨: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
07.下老乡
党建品牌名称:党建引领先锋下老
工作成效:
一、“党建+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共富”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党员先锋网格为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澳寒羊、肉牛、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以入股分红、订单养殖、基地务工等方式,辐射带动多户群众实现增收。目前,全乡已经建成1个多只澳寒羊养殖繁育基地,6个肉牛养殖基地共养殖多只肉牛,中药材、瓜果种植等为辅的产业示范带共多亩,成功实现产业发展“1+1>2”的叠加效应。
▲下老乡圭里村澳寒羊养殖繁育基地引进全县首个澳寒羊养殖项目
二、“党建+乡村治理”,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党建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网格内的村组干和党员组成乡村治理理事会,带动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今年汛期以来,村屯网格党员先锋队主动担当,自觉带领群众自行开展排险救灾工作,全乡72名党建网格员带头人,累计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余次,安全转移群众57户95人,疏通村屯道路18条,抢修饮水设施10处,排除险情5处,把党旗牢牢插在防汛减灾一线,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
▲下老乡党员志愿先锋队开展排险救灾抢修水管工作
三、“党建+民族团结”,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员“宣传者”和“组织者”作用,采取党建联建共建模式,组建乡、村、组三级“网格化”队伍,建立村规民约,健全基层自治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党建+民族事务治理水平。目前,已与邻近的乐业县逻西乡联合组建联合党支部1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个,组建民族团结事务治理队伍8支,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宣传68次,成功处置群体性阻工事件4起、宗教信访案件1起、调解各族群众“三大”纠纷9起。成功创建桂黔(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为乡村振兴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合力。
▲下老乡举行“端午向党汇聚民族力量”系列活动
08.坡结乡
党建品牌名称:红带映茶乡
工作成效:
一、筑牢红色堡垒,巩固提升组织保障力
探索推行“”党建品牌巩固提升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截止目前,召开党建专题会议5次,开展“书记领谈”会议2期,各班子成员到联系点指导党建工作次,解决基层党建各类问题20个,创建达标村6个、星级党组织6个。
▲坡结乡基层党建示范点
二、锤炼蓝色先锋,巩固提升党员服务力
实施“三亮”工程,助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亮身份、在经济发展中亮智慧、在重大项目上亮行动,不断激发党员担当作为。截止目前,全乡共设置11个党员先锋岗、6个党员责任区,挂“共产党员户”牌子余户。今年以来,全乡11支党员先锋队累计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和防汛救灾志愿服务余人次,开展集镇整治10余次,整治摊位36个,划定停车位90个,有力推动宜居坡结半岛前期建设。
▲党群齐心防汛救灾
三、树立金色标杆,巩固提升典型推动力
以树典型、立标杆为鲜明的工作导向,注重在工作中发现先进、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年以来,共选树身边榜样10名,培育优秀共产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培养党员能人15人,致富带头人20人。储备各类后备人才66人,积极主动联系本土在外经济能人,协调引进投资30余万元,建成茶叶加工作坊1个,动员返乡大学生3人支持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赢局面,为全乡的各项工作提供发展动力。
▲致富带头人夏龙辉在加工车间指导茶叶加工
四、坚持绿色发展,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
深化“党支部+”模式,改造河口干鱼加工厂、新建坡结紫薯粉加工厂,围绕“一乡一业”,发展壮大尧山茶特色产业,年以来,累计投入0多万元推进尧山茶产业发展,扩大种植尧山茶面积1亩,辐射带动农户户、脱贫户92户参与种植,户均增收达00元以上。尧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国字号”品牌,年,尧山绿茶、红茶系列获有机产品和“圳品”认证,进一步增强尧山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尧山茶产业基地
09.三堡乡
党建品牌名称:云上三堡
工作成效:
一、抓基地,创品牌,促经济产业提质增效。探索推行“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党建引领、集体合作社带领、群众认领”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三堡村新种植包谷李亩、樱桃车厘子亩;纳沙村引进尧山茶厂投资带动,打造千亩高山茶叶基地;拉马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年出栏家禽达2万羽以上,并纳入全县唯一禽类监测点;甲板村蔬菜、辣椒订单产业共计亩、新种植油茶1亩,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做实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基础。
▲三堡乡甲板村千亩油茶基地
二、抓底蕴,学先进,促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推行“党支部+传承人+群众”等模式,深入挖掘蓝衣壮、古村落、山歌等深厚的特色民族文化转化为现代产业,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今年6月三堡村荣获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称号,堡上传统古村落第三期项目成功竣工,目前正在持续完善设施功能,打造堡上养生康养小镇;整合全乡党员能人及绣娘力量创建三堡乡蓝衣壮刺绣合作社,正在建设集生产、销售和展示为一体的生产车间,进一步将民族特色文化标识具象化、产品化,为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三堡乡举办蓝衣壮民俗文化活动
三、抓组织,创队伍,促基层服务上档进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推行党员干部“轮流坐班+集中办公日”代办工作模式,明确值班时间、值班职责,全程代办、过程跟踪和结果反馈受理事项,实现进一道门、见一个人、办一切事。目前,全乡共有40余名党员带头常态化开展值班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2件,完成农村养老资格认证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堡乡党员先锋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