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黄精(学名:PolygonatumsibiricumDelar.exRedoute)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救穷。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草药,始载于《名医别录》。黄精是常用补益类中药,也是久负盛名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言其“补气益肾,除风湿,安五脏。补五劳七伤,主筋骨,耐寒暑,润心肺,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中国药典》规定黄精药用的有三种基源植物: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黄精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滇黄精主产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多花黄精分布于湖北及云贵川地区。
关于黄精,也存在一些美丽的传说,相传无瑕禅师24岁时,在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2年后他开始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后在九华山结庐隐居,刻苦修行。无瑕在九华山中隐居了百余年,不带徒弟,不见人,岁时圆寂。后来崇祯派朝中王尚书前来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才发现已经坐化了3年的无瑕禅师的真身,其肉身已干枯,身旁有血经81本和一卷身世自传书。同年,崇祯帝派人送去御笔“应身菩萨”匾额,并以金粉涂身。无瑕禅师长期隐居深山,缺粮少食,何以能活到岁呢?原来,他就靠吃黄精、野果、丹参之类食物而得以生存。传言,后来无瑕禅师可连续几天不进食,只吃黄精,并且每隔20日放一次血。他先后花费38年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如今,这部血经还陈列在九华山寺内。
现代研究研究表明,黄精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甾体皂苷、生物碱、木脂素、黄酮类等,其中黄精多糖和甾体皂苷含量最多,黄精多糖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和抗氧化损伤等作用。滇黄精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甾体皂苷。此外,还含有类黄酮、生物碱、蒽醌、木脂素等化合物。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黄精的药用、保健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其药食同源的特性,也逐渐被人们加工成了各类果脯,可作为日常零食食用,既解了馋,又能保健。
由于市场对黄精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先前没有完备的种植产业,野生黄精资源被大量采集,甚至一度面临枯竭。后来,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开始引种培育种植。目前黄精主要采用种子、切块、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繁殖,而这些繁殖方式似乎都不是特别的高效经济:种子繁殖,由于黄精的种子具有胚休眠特性,导致发芽周期太长,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发芽,即使经过破除休眠处理也需要几个月,而且发芽率并不高;块茎繁殖,繁殖周期相对较短,产量形成快,是生产中最常见的繁殖方式,但所需材料成本高,容易遭受地下病害;组织培养方式则存在操作技术难,管理成本高,成活率低的问题。对此,开源创众农业科技已将其列入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研发列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TERNPC)是一个全新的植物克隆新系统,本质上属于无性繁殖,通过对黄精植株裁剪,用一叶一芽进行培育,便能得到一株完整植株,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原有药用植物的优质基因,且无变异,具有低成本、周期短、大规模、产业化大规模快繁生产,生产季节长,繁殖系数高,大规模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如果研发成功,将对保护野生黄精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黄精种植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