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阴双补的佳品黄精 [复制链接]

1#

千百年来,想尝试通过不食五谷,以期延年益寿甚至羽化登仙的不乏其人,这种独特的修行养生方法被称为“辟谷”。虽然避开五谷杂粮,但仍需要服用一些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可以起到益寿延年功效之物,*精便是其中一员,有着“长生药”之美誉,备受养生人士的推崇。

一、*精之药名

*精入药,历史悠久,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并诞生了一些有趣的别称。有的为了强调其外形特点及生命力,命名鸡头草;有的根据其在道家养生文化中的属性特点,取名鹿竹;有的则为了凸显其功效特点及药食两用的特性,赋予仙人余粮的美称。

1.鸡头草鸡头草形象地描述了*精的外形特点及顽强的生命力。*精根状茎肥厚,常呈结节状或连柱状,外形呈现不规则的圆锥状,头大尾细,形似鸡头。*精原植物多生长在海拔米以下的灌木丛、阴坡或沟谷溪边,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如同杂草一般,故名鸡头草。

2.鹿竹以鹿为名,一方面*精是野鹿多食、爱食之物;另一方面鹿多幽居山林,逐食良草,安于自然,追求恬淡、清净的生活,与道家的隐士精神契合。因此,道家常将鹿视为仙兽,是仙人的坐骑。此外,*精一枝多叶,叶皆对生,叶片呈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拳卷,其叶似竹,故名鹿竹。

3.仙人余粮此名强调了其药食两用的品性。作为药用,*精服用后可以令人益寿驻颜、轻身延年,是道家修仙养生之必备灵药。作为食用,*精甘美易食,味道可口,特别是在灾荒之年可以代替粮食,故有余粮之称。

4.*精“*”字一方面描绘了*精的颜色,其色生*熟黑;另一方面则代指土,强调了*精的土性:取之于土,补土之体,充土之用。*精的药用部位为地下的块状根,是药中精华所聚之处。其吸取坤土之精华,得土之冲气,俱土德之全,获天地之精,古人誉之为*土之精粹,故名*精,又名地精。“精”字不仅体现了其“柔软而滋润”的药用特点及养生功效,还展示了*精复杂而精细的炮制过程。生品*精通过九蒸九晒,再用白酒喷洒九次而成黑色,这便是临床常用的制*精。“九”在道家中认为“数之极”。采用这种炮制法能使*精充分发挥其药效,取其精华。

二、*精之食用

*精口感怡人,性质滋腻而平和,不但可以替代粮食以果腹,而且可以作为糕点、菜肴、汤水、药酒、药膳等形式在饮食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的食养、食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里的“不食”指的就是辟谷,即不食五谷之意。辟谷又名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起源于先秦,盛行于唐宋,是古代养生家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行养生之法。但真正的辟谷绝非完全不吃东西,它所“辟”的只是诸如五谷杂粮之类的“人间烟火”。在“辟”的同时却需要另有所“取”,“取”的便是谷麦饭食以外的杂食药饵以果腹充饥。*精自古以来便被道家视为辟谷服食的要药,有“草芝之精”之称。*精被誉为集大地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是以前寻常百姓渡过灾荒之年的救命粮草,其味甘甜,食用爽口,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延年,可以达到洁净身心、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精之药用

*精属于百合科植物,入药部位为根部,生长在湿润、荫蔽的地方,尤其是土层较厚、疏松肥沃、水分充足的土壤中,具有喜阴、耐寒、怕干旱的特性,尽得土性之物。目前将*精归类于补虚药中的补阴药,认为其味甘性平质润,入肺、脾、肾三经,具有补气养阴、益肺健脾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益肺气、补肺阴用于肺气不足、肺阴亏虚的病证。*精性味甘平,入肺经,既可益肺气,又能养肺阴,适用于肺气不足、肺阴亏虚的病证,如咳喘、自汗等,尤宜于肺阴虚之咳嗽。

2.补脾气、养胃阴用于脾气不足、胃阴亏虚的病证。*精色*具土性,汲取土壤之精华,味甘性平,归于脾胃经,乃补脾气、益胃阴之要药,常用于脾胃虚弱之证,出现神疲乏力、饮食不振、面*肌瘦、四肢倦怠、慢性泄泻、脉象虚弱或口干食少等症状。

3.养肾气、补肾阴、益肾精用于肾亏病证。*精性味甘平,性质滋腻,归于肾经,乃平补肾脏,是治疗肾亏的常用药。无论肾气不足还是肾阴亏虚,或肾精虚损,*精均可用之。

*精虽然性质平和,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质地黏腻,易助湿生痰滞气。因此,对于脾虚痰湿内盛,气滞不畅者不宜服用。

专家简介

杨柏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委,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